絢慧的這人生

帶團體的時候,一位喪偶者突然間痛哭失聲,她說她好孤單,好寂寞,她說每天醒來都不知道生活的目標是什麼,每天面對大把的時間都不知道如何消耗。
時間忙碌到不夠用的人,恐怕是無法體會一個即將邁入生命黃昏的人,從來沒有工作經驗,孩子也大到有自己的生活安排,然後,配偶突然暴斃,生活完全變了樣的恐慌。
孤寂,是許多喪偶者都會反應的情緒,強度大時,會空虛到想要一了百了(團體中突然有人這樣喊)。
我自己在離婚初期,又無法順利適應工作時,每天茫茫然,既不知道要往東,還是往西。特別是當過去的生活都崩盤時,面對大把的時間,常感覺到的也是孤寂與痛苦。
所以我知道,不是靠朋友,不是靠電視,不是靠逛街….可以彌補這些深層的孤寂感受。那最讓人坐立難安的是,再也不知道自己生命還有何價值?有何意義?又跟誰有什麼關係。
另一位喪偶者說,自己老了,身體不好了,老伴走了,孩子們對自己的冷漠,連接送上個醫院都嫌煩。她也是眼眶全紅,感受自己一輩子努力為家,卻是如此光景。
我忽然感受到,在世間多少孤寂的靈魂啊!
無論怎麼能獨立的人都需要有個伴吧!至少,有個說話的對象,就算吵嘴,也要有個人吧!
面對空蕩蕩的四方屋子,卻沒有半點人聲,不是暫時的,暫時的沒人在旁,會讓人喘口氣覺得寧靜;而是那種無論如何你知道都不會有人出現,你知道未來所有的空間與時間,都只有你自己一個人而已的那種恐慌感覺。
沒有一個人會再天經地義的出現,因為你們是有關係,有血緣,或有承諾的。
變成一個人,就得學習把自己當成那一個親密的人,得學習為自己好,而不是冀求有人來對我好;就得學習與自己相處,與自己對話;就得學習為自己安排生活。
那種生活不再是跟著別人團團轉,而是真的知道自己的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
所以後來,團體開始討論起新生活安排,可以怎麼開始計畫新的生活,焦點是為了自己,而不再是為了誰。
說著說著,她們說大家同是天涯淪落人,如今相逢又相識,未來老年時,要去一起住在養生村,包下一層。還說,會為了我留一間。
我聽得呵呵笑起來。也覺得,有時,姊妹好友,果然是人生裡可能會是陪自己走到最後的人。
我和我的姊妹淘,也在講老了要住附近,不然一起住進養老院。既有獨立空間,又知道支持系統就在附近。
一個人過生活,沒什麼支持資源,被認為是自殺的高危險群。離群索居的人很容易和社會有一種隔離的狀態,也容易缺少社會的歸屬感。不再認為自己和社會有何關係,這是很折磨人的。
這或許也是電影「心的方向」裡所有描寫的情境吧!傑克尼克遜扮演的喪偶又加上退休的孤獨老人,歷經一趟追尋自我旅程後,回到家中,接到一封意外的信,信是一次無意做的支助動作,受捐款的非洲兒童寄來的。那信感謝傑克的付出,讓他可以安心長大。傑克看著信,就默默的哭起來。
電影就停在傑克流淚的畫面中…..
那淚,有太多感觸,有太多悲辛,我自己的詮釋裡,還有,是一種感受到還有社會關係存在的一種放心。人活著,從來不會是不需要與人有連結的,特別是情感的連結。
我知道,我也是如此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GEL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