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環境的日益惡化,職業性接觸致癌物質等因素
,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在全球範圍內呈現出不斷上升的趨勢,且發病的高峰年齡趨於年輕化。惡性腫瘤已成爲人類第二大死亡病因。腫瘤的防治已成爲全球性的衛生戰略之一。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資料指出:“腫瘤患者如果能早期發現,治癒率可達80%以上”。以肺癌爲例,一年以上作一次檢查的發現後能治癒的僅占21%,每年檢查一次者治癒率爲44%,如果每年檢查兩次,患者能徹底治癒的可高達90%。由此可見,早期診斷對腫瘤的防治有決定性意義。
第二章 多腫瘤標誌物蛋白晶片檢測系統簡介
一、 多腫瘤標誌物蛋白晶片檢測系統的原理——基於夾心法的化學發光檢測方法
1.在固相基質上相結合12種腫瘤標誌物的抗體
2.捕捉被檢者血清中對應的腫瘤標誌物
3.結合第二抗體(標有示蹤標記物)
4.催化化學反應産生光信號
5.專門的晶片閱讀儀讀取光信號,對腫瘤標誌物進行定量檢測
二、多腫瘤標誌物蛋白晶片的應用範圍:
1.無症狀人群的篩查
對癌症的早期發現極具價值,多指標聯合檢測,對癌症的輔助檢測的範圍廣,檢測無創傷性,高通量,可以降低普查費用,提高普查的工作效率。
2.臨床可疑或亞臨床期人群的篩查和輔助診斷
比如對臨床症狀可疑、有腫瘤家族史及腫瘤高發地區人群的檢查。
3.用於已確診腫瘤病人
目前,腫瘤病人由於預後監測和跟蹤治療不足導致最終死亡率仍居高不下。但是按照目前常用的物理診斷如CT、核磁共振、超音波、紅外掃描等只能發現直徑在0.5cm以上的腫瘤,所以很難早期發現腫瘤,從而預防腫瘤的復發和轉移。細胞病理學檢查則必須通過手術取得標本進行檢驗,這更難早期發現。腫瘤標誌物監測則具備此優點。通過選擇適宜指標跟蹤檢測,動態觀察治療療效及腫瘤復發、轉移。
4.用於特殊個體:記錄健康個體體內腫瘤標誌物的濃度、建立個體檔案。
三、多腫瘤標誌物蛋白晶片的檢測範圍:
多腫瘤標誌物蛋白晶片檢測系統包含AFP、CEA、NSE、CA125、CA242、CA19-9、CA15-3、f-PSA、PSA、Ferritin、HGH和β-HCG這 12種腫瘤標誌物。
可用于原發性肝癌、肺癌、胰腺癌、卵巢癌、子宮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直腸癌、胃癌等腫瘤的輔助診斷,同時對食管癌、膽囊癌、淋巴瘤等也有一定的檢測意義。
四、多腫瘤標誌物蛋白晶片檢測的優勢
:
(1)檢測安全、簡便易行。靜脈采血2mL即可檢測。這樣大大降低了檢測帶來的不適感,而且無放射性,無污染。
(2)準確性較好。和其他檢測專案相比,該專案具有較好的準確性。平均檢出率可以達到近80%。尤其是和單指標檢測相比,該專案發揮了腫瘤標誌物聯合的優勢,大大提高了檢出率。
(3)通量大,速度快。對於大規模的體檢,該系統可以同時檢測42人,僅需約3小時。
(4)監測患者病情及動態觀察療效
(5)價格低。該專案一次性檢測12項腫瘤標誌物。但價格遠遠低於目前大多數醫院正在使用的單指標檢測。
(6)可用於無任何症狀的亞臨床期檢測
第三章 腫瘤標誌物的臨床意義
腫瘤標誌物(tumor markers)指惡性腫瘤細胞分泌或脫落到體液或組織中的物質。或是宿主對體內新生物反應而産生並進入到體液或組織中的物質。
腫瘤標誌物分類方法很多,一般按其産生的方式分爲兩大類,即一類是由腫瘤組織産生的,它包括胚胎抗原、酶及同工酶、激素、組織特異抗原、癌基因及其産物、糖蛋白、多胺及唾液酸等。另一類是腫瘤與宿主之間作用而産生的,它包括血清鐵蛋白、免疫複合物、急性期蛋白、多種細胞因數(如白細胞介素-2和腫瘤壞死因數)等。
理想的腫瘤標誌物或稱腫瘤特異抗原(TSA)應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1、由惡性腫瘤細胞産生2、可在血液、組織、液、分泌液或腫瘤組織中檢出3、不存在正常組織和良性疾病中4、應該在該腫瘤的大多數患者中檢測出來5、可在臨床上還無證據之前檢出6、腫瘤標誌物的量能反映腫瘤的大小6、能估計療效、預測腫瘤的復發和轉移。但是由於腫瘤細胞生物學特性的複雜性及多態性,腫瘤發生的多步驟及多基因的癌變過程,癌變後同種腫瘤病理類型的差異,同種病理類型腫瘤細胞的異質性以及腫瘤細胞基因型及細胞表型的差異,目前尚未發現一種腫瘤標誌物爲癌細胞所特有的,因而我們通常說的腫瘤標誌物都是腫瘤相關抗原(TAA),它既存在於惡性腫瘤中,也存在於良性腫瘤、胚胎組織甚至正常組織中。並非惡性腫瘤絕對特異性産物,只是在惡性腫瘤患者中量明顯增多,而且同一腫瘤可含多種腫瘤標誌物,不同腫瘤或同一腫瘤的不同組織類型既可有共同的標誌物,也可有不同的標誌物。因此,近年來國內外學者一致認爲多種標誌物聯合檢測和動態觀察,並緊密結合臨床表現,特別是影像特點綜合判斷,是提高腫瘤診斷陽性率最富有成效的方法與措施。
一、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
§參考值:0-5μg/L
癌胚抗原是1965年Gold和Freedman首先從胎兒及結腸癌組織中發現的。CEA是一種分子量爲22KD的多糖蛋白複合物,45%爲蛋白質。CEA的編碼基因位於19號染色體。一般情況下,CEA是由胎兒胃腸道上皮組織、胰和肝細胞所合成。通常在妊娠前6個月內CEA含量增高,出生後血清中含量已很低下。
最初認爲CEA是結、直腸癌的特異性標誌物,其後發現在由內胚層細胞分化而來的其他惡性腫瘤也可呈陽性。進一步研究發現,在一些良性腫瘤和一些非腫瘤性疾病,血液中CEA濃度也會增高。因此,CEA是一種廣譜腫瘤標誌物。
臨床意義:
(1)血清CEA升高主要見於結腸癌、直腸癌、胰腺癌、胃癌、肝癌、肺癌、乳腺癌,其他惡性腫瘤也有不同程度的陽性率。
(2)CEA連續隨訪檢測,可用於惡性腫瘤手術後的療效觀察及預後判斷,也可用于對化療病人的療效觀察。一般情況下,病情好轉時血清CEA濃度下降,病情惡化時升高。 手術完全切除者,一般術後6周CEA回復正常;術後有殘留或微轉移者,可見下降,但不復正常;無法切除而作姑息手術者,一般呈持續上升。
(3)腸道憩室炎,直腸息肉、結腸炎、肝硬化、肝炎和肺部疾病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陽性率較低。
(4)98%的非吸煙者CEA<5μg/L,吸煙者中約有3.9%的人CEA>5μg/L
二、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
§參考值:0-20μg/L
甲胎蛋白是1956年Bergstrandh和Czar在人胎兒血清中發現的一種專一性的甲種球蛋白。1963年G.I.Abelev首先發現AFP主要是由胎盤層(其次是卵黃囊)合成,由胃腸道粘膜和腎臟合成較少。1964年Tatarinov發現肝細胞癌患者血清中檢測到AFP。妊娠的婦女的血和尿中的AFP含量會持續增高,從妊娠6周開始合成,至12-15周達高峰。胎兒血漿中的AFP值可達到3000μg/L,隨後即逐漸降低,出生後,AFP合成很快受抑制,其含量降至50μg/L,周歲末嬰兒的濃度接近成人水平,一般健康成人血漿AFP濃度低於20μg/L。
臨床意義:
(1)原發性肝細胞癌患者血清中AFP濃度明顯升高,約77.1%的患者AFP>500μg/L,但也有18%的病人AFP並不升高。
(2)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AFP濃度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其水平通常低於100μg/L。其升高原因主要是由於受損傷的肝細胞再生而幼稚化時,肝細胞便重新具有産生AFP的能力,隨著受損肝細胞的修復,AFP逐漸恢復正常。
(3)生殖腺胚胎性腫瘤患者血清中AFP濃度可見升高,如睾丸癌,畸胎瘤等。
(4)婦女妊娠3個月後,血清AFP濃度開始升高,7~8個月時達到高峰,一般在400μg/L以下,分娩後3周恢復正常。孕婦血清中AFP異常升高,應考慮胎兒神經管缺損畸形的可能性。
三、癌抗原125(Cancer antigen 125,CA125)
§參考值:0-35kU/L
癌抗原125是上皮性卵巢癌和子宮內膜癌的標誌物。1981年由Bast等從上皮性卵巢癌抗原檢測出可被單克隆抗體OC125結合的一種糖蛋白——CA125。其分子量爲200KD,加熱至100℃時CA125的活性破壞。正常人血清CA125中的(RIA)陽性臨界值爲35ku/L。女性>40ku/L,其他人>35ku/L爲陽性。
臨床意義:
(1)卵巢癌病人血清中CA125水平明顯升高。手術和化療後期水平很快下降。當復發時,在臨床確診前幾個月便可呈現CA125增高,尤其卵巢癌轉移患者的血清CA125更明顯高於正常參考值。
(2)其他非卵巢惡性腫瘤也有一定陽性率,如乳腺癌40%,胰腺癌50%,胃癌47%,肺癌41.4%,結腸直腸癌34.2%,其他婦科腫瘤43%。
(3)非惡性腫瘤,如子宮內膜異位症、盆腔炎、卵巢囊腫、胰腺炎、肝炎、肝硬化等疾病也有不同程度升高,但陽性率較低,診斷時應注意鑒別。
(4)在許多良性和惡性胸腹水中發現有CA125升高,羊水中也能檢出較高濃度的CA125。
(5)早期妊娠的頭3個月內,也有CA125升高的可能。
四、癌抗原153(Cancer antigen 15-3,CA15-3)
§參考值:0-35kU/L
CA15-3是一種乳腺癌相關抗原。1984年,Hilkens等從人乳脂肪球膜上糖蛋白MAM-6製成小鼠單克隆抗體(115-DB),與此同時,Kufu等自肝轉移乳腺癌細胞膜製成的單克隆抗體(DF-3),兩者合起來被命名爲CA15-3。CA15-3分子量爲400KD,分子結構尚未清楚。正常健康者血清CA15-3含量(RIA法)小於28kU/L。本測定法正常參考值小於35 kU/L。
臨床意義:
(1)乳腺癌患者常有CA15-3升高,但在乳腺癌的初期敏感性較低,約爲60%,轉移性乳腺癌陽性率可達80%。CA15-3可以作爲原發性乳腺癌的輔助診斷指標,也可以作爲手術後隨訪,監測腫瘤復發、轉移的指標。
(2)其他惡性腫瘤,如肺癌、腎癌、結腸癌、胰腺癌、卵巢癌、子宮頸癌、原發性肝癌等也有不同程度的陽性率。
(3)肝脹、胃腸道、肺、乳腺、卵巢等非惡性腫瘤疾病,陽性率一般低於10%。
五、醣鏈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
§參考值:0-35kU/L
CA19-9是一種與胰腺癌、膽囊癌、結腸癌和胃癌相關的抗原。1979年Koprowski等用結腸癌細胞免疫小鼠,並與骨髓瘤雜交所得116NS19-9單克隆抗體。它是一種分子量爲5000KD的低聚醣類腫瘤相關醣類抗原。 胚胎期間胎兒的胰腺、膽囊、肝、腸等組織也存在這種抗原,但正常人體組織中含量甚微。消化道惡性腫瘤,特別是胰腺癌、膽囊癌患者血清中CA19-9含量明顯升高。
臨床意義:
(1)胰腺癌、膽囊癌、膽管壺腹癌患者血清CA19-9水平明顯升高,尤其是胰腺癌晚期病人,血清CA19-9濃度可達40萬kU/L,陽性率約爲74.9%,是重要的輔助診斷指標,但早期診斷價值不大。
(2)胃癌陽性率約爲50%,結腸癌陽性率約爲60%,肝癌陽性率約爲64.6%。
(3)急性胰腺炎、膽囊炎、膽汁淤積性膽管炎、肝硬化、肝炎等疾病,CA19-9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應注意鑒別。
六、醣鏈抗原242(Carbohydrate antigen 242, CA242)
§參考值:0-20kU/L
CA24-2是由人類結腸癌細胞株免疫小鼠而獲得的一種單克隆抗體,它是一種與粘蛋白有關的標誌物,也是一種唾液酸化的糖脂類抗原,所以CA24-2不僅應用於診斷結腸癌,也可應用於胰腺癌和肺癌的診斷。CA24-2是一種新的腫瘤抗原,當消化道發生腫瘤時,其含量升高。對胰腺癌、結直腸癌分別有86%和62%的陽性檢出率,對肺癌、乳腺癌也有一定的陽性檢出率。但是食道癌的敏感性僅爲9.09%,表明該檢測不適合於鱗狀細胞癌的診斷。
七、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和游離型前列腺特異性抗原(Free-PSA)
§參考值:PSA<5μg/L
f-PSA<1μg/L
PSA是前列腺癌的特異性標誌物,也是目前少數器官特異性腫瘤標誌物之一。1971年,Hara等首先發現PSA是由前列腺上皮細胞合成分泌至精液中,是精漿的主要成分之一;1979由Wang等從前列腺肥大症患者的前列腺組織中分離出來,是一種絲氨酸蛋白酶,分子量34KD,編碼基因定位於19q13。PSA僅存在于前列腺上皮細胞的胞質、導管上皮和粘液內,具有糜蛋白酶樣和胰蛋白酶的活性。血清PSA有兩種分子形式:結合PSA和f-PSA。PSA在正常男性(RIA法、ElA法)含量小於4μg/L。這個正常值隨年齡增加而輕度上升。本測定方法正常參考值取t-PSA(總的PSA)小於5μg/L,f-PSA(游離PSA)小於1μg/L。
臨床意義:
(1)前列腺癌患者可見血清PSA濃度升高。以血清t-PSA>5μg/L判斷陽性,則陽性率可達50%~80%。t-PSA的血清濃度和陽性率隨著病程的進展而增高。前列腺癌手術後,t-PSA濃度可逐漸降至正常,若手術後其濃度不降或下降後再次升高,應考慮腫瘤轉移或復發,因此PSA可作爲監測前列腺癌病情變化和療效的重要指標。
(2)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炎、腎脹和泌尿生殖系統的疾病患者,也可見t-PSA和f-PSA水平輕度升高,必須結合其他檢查進行鑒別。
(3)單獨使用t-PSA和f-PSA升高來診斷前列腺癌時很難排除前列腺肥大對前列腺癌診斷的影響,特別是當t-PSA在5μg/L~20μg/L時。此時應用f-PSA/t-PSA來判斷。根據文獻報道f-PSA/t-PSA<10%提示前列腺癌,f-PSA/t-PSA比值>25%時提示前列腺增生。其特異性達90%,正確率>80%。
[注意]:採集病人的血清標本前,若進行前列腺按摩,將導致血清PSA升高。
八、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
§ 參考值:0-13μg/L
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是烯醇化酶的一種同工酶,是小細胞肺癌(SCLC)和神經母細胞瘤的標記物。烯醇化酶由3個獨立的基因片段編碼3種免疫學性質不同的亞基α、β、γ,可分爲αα、ββ、γγ、αβ和αγ五種二聚體形式。α亞基存在於肝、腎等組織;β亞基主要存在於骨骼肌和心肌;γ亞基主要存在於神經組織。γγ亞基組成的同工酶屬神經元和神經內分泌細胞所特有,故命名爲神經原特異性烯醇化酶(NSE)。此酶在正常人腦組織中含量最高,起源於神經內分泌細胞的腫瘤組織也有異常表達。研究發現小細胞肺癌也是一種惡性程度高能分泌NSE的神經內分泌性質腫瘤。
NSE分子量78kD,pH4.7,是一種酸性蛋白酶,參與糖酵解,主要作用是催化2磷酸甘油變成烯醇式磷酸丙酮酸。癌腫組織糖酵解作用加強,細胞增值周期加快,細胞內的NSE釋放進入血液增多,導致此酶在血清內含量增高。
臨床意義:
(1)小細胞肺癌(SCLC)患者NSE水平明顯高於肺腺癌、肺磷癌、大細胞肺癌等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可用于鑒別診斷,監測小細胞肺癌放療、化療後的治療效果,治療有效時NSE濃度逐漸降低至正常水平,復發時血清NSE水平升高。用NSE升高監測復發要比臨床確診復發早4~12周。
(2)神經母細胞瘤患者NSE異常升高,而Wilms瘤則升高不明顯,因此NSE可以作爲神經母細胞瘤和Wilms瘤的鑒別診斷,也可用來監測神經母細胞瘤的病情變化,評價療效和預報復發。
(3)神經內分泌細胞腫瘤,如嗜鉻細胞瘤、胰島細胞瘤、甲狀腺髓樣癌、黑色素瘤、視網膜母細胞瘤等患者血清NSE也可增高。
[注意]:NSE也存在于正常紅細胞中,標本溶血會影響測定結果。
九、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gotropin,hCG、β-HCG)
§β-HCG參考值:0-3μg/L
hCG是由胎盤滋養層細胞所分泌的一類糖蛋白類激素,在正常妊娠婦女血中可以測出hCG。hCG有α、β兩個亞基。α-亞基的分子量約爲13000,α-亞基的生物特性與卵泡刺激素(FSH)和黃體生成激素(LH)的α-亞基相同。β-亞基的分子量約15000,β-亞基爲特異性鏈,可被單克隆抗體檢測,也是一個較好的標誌物。
臨床意義:
(1)β-HCG在受孕後9~13天即有明顯升高,妊娠8~10周時達高峰,然後下降,維持較高水準,直至足月分娩,胎兒出生後2周降至正常水平。如果懷孕的最初3~6周,β-HCG不能持續以每天66%的速度遞增,應考慮異位妊娠或先兆流産的可能性,應作進一步檢查。
(2)在絨毛膜上皮癌以及生殖系統的惡性腫瘤等中,β-HCG可見升高,經手術或化療後降低。因此,β-HCG可作爲臨床治療的監測指標。
(3)β-hCG在胰腺癌、胃癌、小腸癌、結腸癌、肝癌、支氣管癌、乳腺癌、睾丸癌也有不同程度的陽性率。
(4)當子宮內膜異位症、卵巢囊腫等非腫瘤狀態時,β-hCG含量也會增高。
十、生長激素(HGH)
§參考值:0-7.5μg/L
HGH於十九世紀二十年代發現,1956年首次被分離。HGH爲一蛋白質類激素(多肽),由腦垂體分泌,通過血液傳輸到全身。其半衰期約9分鐘。垂體腺瘤、腎、肺等器官腫瘤均會引起HGH含量在人體內升高,因此HGH的檢測有利於腎癌、肺癌及垂體瘤的聯合診斷。
臨床意義:
(1)饑餓、營養不良、低血糖、應急、運動等情況下HGH分泌增加。
(2)肢端肥大症、巨人症等HGH明顯升高,可用於診斷和療效觀察。
(3)應用某些藥物如雌激素、胰島素、精氨酸等,常可使HGH分泌增加。
(4)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可出現高HGH血症,可能與垂體前葉HGH分泌率增高,肝脹對HGH降解減少有關。
(5)垂體性侏儒、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症、肥胖症等,生長激素分泌減少。
十一、鐵蛋白(Ferritin,Fe)
§ 參考值:男性: 〈322μg/L; 女性: 〈219 μg/L
鐵蛋白是1884年Schmiedeber所發現的水溶性鐵貯存蛋白,1937年被Laufberger命名爲鐵蛋白。1965年Richter等從惡性腫瘤細胞株中分離出鐵蛋白,並發現鐵蛋白存在於各種組織和體液中。鐵蛋白是一種脫鐵蛋白組成的具有大分子(450KD)結構的糖蛋白,由24個亞單位聚集而成,每個鐵蛋白分子可貯存4500個鐵原子。正常血清中含量(RIA法、EIA法)男性爲20-250μg/L,女性爲10-150μg/L。在本測定方法中,經臨床統計男性<322μg/L,女性<219μg/L。
臨床意義:
(1)各種惡性腫瘤,如白血病、淋巴瘤、胰腺、肺或肝脹的實體腫瘤及乳腺癌復發轉移時,血清鐵蛋白(Serum Ferritin,SF)含量明顯升高。
(2)各種炎症感染,肝硬化、肝壞死及其他肝病,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反復輸血等疾病,SF含量會增加。
(3)當SF含量<12μg/L時即可肯定診斷爲缺鐵。隱性缺鐵時,一般生化指標往往正常,而SF含量已出現降低,因此,SF也是診斷隱性缺鐵性貧血的可靠指標。
(4)營養不良時SF減少,因此血清鐵蛋白可作爲兒童營養不良流行病學調查的指標。
註:以上資料均爲查閱大量文獻後總結的材料,僅供醫生參考。具體情況根據病例分析。
第四章 如何合理應用腫瘤標誌物
一、如檢測到陽性值時,建議:
1、高度懷疑腫瘤病人:則此檢查爲臨床提供了有力的輔助診斷的依據
2、普查體檢人群:隔月隨訪,若持續增高,應做相應器官檢查
3、治療後腫瘤病人:應高度懷疑有否復發、轉移,並進行相應的檢查和治療
二、治療中或治療後腫瘤標誌物濃度變化有三種基本類型:
1、腫瘤標誌物濃度下降到正常水平,說明腫瘤全部除去、病情緩解
2、腫瘤標誌物濃度明顯下降仍持續在正常水平以上,或短期下降到正常水平後又重新增高,說明腫瘤殘餘或轉移
3、腫瘤標誌物濃度下降到正常水平一段時間(大約數月)後,又重新增加提示有復發或轉移。但是在手術、化療、放療後,立即測腫瘤標誌物濃度,可能會有短暫的升高。這是由於腫瘤壞死所致。一般是在6-20天。
三、腫瘤標誌物濃度的判斷標準:
1、無效:腫瘤標誌物濃度與治療前相比下降<50%
2、改善:腫瘤標誌物濃度與治療前相比下降>50%
3、有效:腫瘤標誌物濃度與治療前相比下降>90%
4、顯效:腫瘤標誌物濃度下降至正常參考值內。
四、腫瘤標誌物測定的影響因素:
1、體內因素:肝腎功能異常會導致CEA、AFP升高,風濕病會導致CA199升高,強化治療作用(手術/化療/放療)會導致細胞連續死亡或腫瘤部位供血障礙腫,從而使腫瘤標誌物濃度升高,屢次的直腸檢查會導致PSA升高。
2、體外因素:(1)血清局限性(稀釋)
(2)樣本放置60-90分鐘,NSE升高
(3)CA153避免微生物污染
(4)待測樣本抗原過高,出現hook效應
(5)不同廠家的試劑盒結果不一
但是,如果採用動態觀察無論其趨勢是升高或降低,在臨床上均可減少影響因素,具有判斷意義
五、腫瘤標誌物測定次數、時間、方法
1、動態記錄腫瘤標誌物的濃度變化,腫瘤標誌物測定的臨床價值在於動態觀察,有時即使在參考值內,可能也是有價值的。
2、定期測定腫瘤標誌物:
(1)治療前應測定每個患者腫瘤標誌物的原始值
(2)治療後第1-2年:1次/每月,第3-5年:1-2次/每年,第6年:1次/年,每次改變治療前、腫瘤標誌物濃度升高或懷疑復發和轉移時,均應及時測定腫瘤標誌物的濃度。
第五章 臨床報告
個案分析
個案一:(乳腺癌早期發現病例)
某女性,52歲,育有一子,母乳餵養。因其母有乳腺癌史,自己有雙側乳腺小葉增生,去醫院體檢,自覺無任何不適症狀,當時查雙側乳房未發現明顯腫塊,醫院建議患者進行多腫瘤標誌物蛋白晶片檢測,結果顯示CA199與CA153分別升高到52.78ng/ml和61.84ng/ml。
蛋白晶片檢測結果如圖:
CA15-3 |
CA19-9 |
報告顯示如下:
*專案 |
資料 |
參考值 |
濃度單位 |
專案 |
資料 |
參考值 |
濃度單位 |
CA19-9 |
52.78 |
<35.00 |
U/ml |
AFP |
<1.00 |
<20.00 |
ng/ml |
NSE |
<1.00 |
<13.00 |
ng/ml |
Free-PSA |
<0.10 |
<1.00 |
ng/ml |
CEA |
<0.50 |
<5.00 |
ng/ml |
PSA |
<0.06 |
<5.00 |
ng/ml |
CA242 |
9.13 |
<20.00 |
U/ml |
CA125 |
12.71 |
<35.00 |
U/ml |
Ferritin |
205.48 |
* |
ng/ml |
HGH |
1.64 |
<7.50 |
ng/ml |
Beta-HCG |
<0.50 |
<3.00 |
ng/ml |
CA15-3 |
61.84 |
<35.00 |
U/ml |
* 男性<322ng/ml,女性<219ng/ml
患者在醫院進一步B超檢查,B超顯示:右側乳腺可見邊界不清楚的小腫塊,周圍血管紋理紊亂,可見鈣化點。CT檢測,第一次CT檢查斷層掃描距離爲0.5cm,未見明顯腫塊陰影,後掃描距離改爲0.1cm,隱約可見腫塊。
患者于7月31日做了探查性手術,術中冰凍切片提示:右側乳房乳腺小葉增生,部分導管上皮高度增生活躍,局限性癌變,故進行了左側乳房乳腺改良根治術。術後患者恢復良好。
病理診斷結果:乳腺導管內癌。
留言列表